今年高考成績公布后,一封封飽含學子們大學夢想的助學申請書,投遞到了世紀文都教育科技集團(簡稱“文都教育”)愛心助學郵箱,他們18年寒窗苦讀,終于考上了大學,卻因家庭貧困而無法支付學費。2018文都教育愛心助學行動再出發, 8月27日至30日,文都愛心助學行動小組成員走進河南、陜西等多地的農村偏遠山區,為確保每一筆愛心款都能夠幫助到最需要的學子,文都愛心助學行動小組不辭辛勞,深入村街巷道、田間地頭,對14名貧困大學生家庭進行實地走訪慰問,并認真細致地核實了申請助學學子們的家庭情況、個人情況,聆聽他們的成長勵志故事,同時將愛心助學金發放到了21 名大學生手中。
地處河南省洛陽市西南部的嵩縣是國家貧困縣,全縣16個鄉鎮基本都位于在深山溝里,蜿蜒曲折的鄉道小路,大山深處的農家平房,就在一封封大學錄取通知書送到貧困學生的手中時,他們怎么都高興不起來。
家住河南省洛陽市嵩縣車村鎮黃柏村的劉同學,今年剛剛考入河南科技大學。小時候,父親因為在煤窯打工時被砸傷,后來便再也不能干重活,經濟來源主要是母親務農以及父親在鄰村打零工,突然的變故讓這個家庭陷入了困境。加上姐姐也在上大學,所以整個家庭根本沒有余力支撐兩人的學業。當同齡人都在計劃著暑假去哪旅游時,劉同學已經跟幾個同學去外地的電子廠打工了。他說:“家里困難,自己現在有機會就想多掙一點錢,為家里分擔一些負擔。”他姐姐為了多掙一些錢,暑假也沒有回家,放假后直接在當地的餐飲飯店打工。
家住河南嵩縣德亭鎮黃水庵村任同學,今年剛剛考上河南大學。剛剛18歲的他已經開始肩負家庭的重擔。任同學的母親因為八年前的一場火災意外去世,父親也從此身體殘疾,不能干活,平時只能就近在工地上看門。所有家庭負擔全部落在69歲的爺爺肩上,爺爺靠種植藥材和小麥、玉米能勉強維持家庭。爺爺原本該安享晚年的時候了,現在卻還要每天辛苦的為了生活奔波。為了減輕爺爺的負擔,高考完后,任同學就幫著爺爺在地里干活,在家里,任同學除了照顧爸爸與爺爺,還會到田里幫助爺爺打理田地。提起孫子,爺爺總是滔滔不絕有說不完的話,“孫子從小就懂事,雖然家里窮,但是他從來沒讓家里操心過,現在考上大學了,非常開心,再苦再累都要讓孫子上大學,因為只有上學才能走出大山走出貧困。”
18歲的席同學是一個學霸,她家住河南省嵩縣飯坡鄉焦溝村。嵩縣是貧困縣,到處都是大山。席同學知道自己唯一的出路就是考上大學,所以她從小就特別刻苦,對自己的學習也很嚴格,家中貼了滿滿的一墻獎狀證書。今年她終于以598分考入鄭州大學。當沉浸在考上大學的喜悅中時,她得到了父親患癌晚期的噩耗,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即使拿到了鄭州大學的入學錄取通知書,她也無暇顧及,每天在縣醫院陪在父親病床左右,為了給父親治病家里已經欠下親戚朋友很多債務。父親給席同學說的最多是:哪怕自己不治病了,也不能讓女兒因為湊不齊學費而不上大學。
畢業于西北大學物理學院的王同學,今年順利的拿到了武漢大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成長于單親家庭的王同學一直和媽媽生活,不幸的是,在她高考那年,母親離世, 王同學大學四年的所有學費和生活開銷就是靠出租家里房屋的房費和努力學習后拿到的獎學金來支付。然而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她順利考上了武漢大學的研究生。
范同學9歲時,因父母遭遇意外后成了一名孤兒,從此與爺爺相依為命,但他并沒有因此放棄學業,他生活中自立自強,今年被中國傳媒大學錄取。為了籌集大學學費,今年暑假小范只身一人坐火車去廣州打工,一個月下來學費終于有了著落,他的樂觀獨立支撐著自己距離大學又近了一步。
21歲的李同學,是一名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大三學生。家中沒有房,一直住在河南洛陽市嵩縣九皋鎮敬老院,和媽媽擠在十平米的小屋里,李同學的父親在她很小時就去世了,她和媽媽在敬老院相依為命的住了12年。平時家庭收入來源主要靠媽媽打零工,給敬老院打掃衛生、鎮醫院看護病人、做飯等支撐。在李同學眼中,媽媽就是一個“女強人”,無論發生什么事情都是自己抗。李同學從小就懂得體諒媽媽,學習上也沒有讓媽媽操心。她說,能夠考上大學,這一路走來,得到了好多人的幫助,現在自己的目標是考研,想繼續學歷提升,將來好好工作,回報媽媽還有幫助過她們的人。
文都愛心助學行動小組趕了三個小時的山路,終于來到河南省洛陽市嵩縣紙房鎮秋盤村的任同學家,她家所在的秋盤村整個村莊都在半山腰,道路十分崎嶇。任會麗的家更是破敗不堪,只有兩間土坯房,也沒有圍墻,門口一個貧困家庭的牌子特別顯眼。任同學目前在河南科技大學讀大三,弟弟今年讀高三,母親患癌癥,父親腳傷,奶奶現在92歲。由于周圍的地方都是山嶺,所以無法種地,家庭幾乎沒有經濟來源,只能靠外出打工。任同學說,我上大學,弟弟上高中,因為家庭比較困難,等畢業后想盡快掙錢,減輕家里的負擔。
18歲的湛同學,今年考上了商丘師范學院。現在他們家已經在帳篷里住了3年,前幾年政府征用土地把房屋拆了,但是后來政府承諾的蓋房也沒有蹤影,到地方上訴也沒有得到解決,最后政府只給搭建了一些帳篷,臨時住在這里。帳篷冬天特別冷,夏天特別熱,根本沒法住人,但是蓋屋又沒有多余的錢,只能被迫住在帳篷里。湛同學的媽媽說,孩子從小就學習特別努力,今年考上了大學非常高興,但是高昂的學費讓家里正犯愁,是文都教育的愛心助學行動,讓她們重新看到了希望。
寒門學子的成長勵志故事在2018文都愛心助學家訪行動中不斷上演。這些孩子在本應該被父母疼愛的年紀卻過早地承擔了家庭的重擔和責任,嘗盡了與年齡并不相符的疾苦和不幸。然而,他們并沒有向現實中的困難屈服,而是懷著一顆不愿安于現狀、勇于拼搏的心,無論遭遇多少挫折,仍然微笑面對生活。正是這些孩子身上體現出來的這種積極、陽光、向上的態度,感動了文都教育愛心助學行動小組,也給了這個社會更多的正能量。
拿到了5000元助學金,小任激動不已:“我不知道該如何回報你們,或許現在的我們還沒有能力感恩,唯有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以后回報幫助過我的人,以我的能力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們,將這份溫暖傳遞。”
在文都教育幫助過的寒門學子中,品學兼優的學子并不在少數。考上武漢大學研究生的同學告訴我們,“人可以很窮,但不能沒有夢想,感謝文都教育雪中送炭給我幫助,今后我要承擔起責任,多一些正能量去克服更多的困難。我要用自己的力量為社會做貢獻,來回報關心我、幫助我的好心人!”
文都教育集團是為大學生提供升學、就業和職場提升的專業教育機構。公司總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在全國擁有三十多家直營機構,六百多家合作機構,三千多個教學網點,累計錄制各類教學視頻課程 兩百多萬課時,年策劃發行圖書兩百多個品種,兩億多碼洋,培訓學員一千多萬人次,以業界名師、精彩課程、優質資料、專業服務、前沿技術、科學管理及全方位品牌建設,成為中國知名教育品牌。文都教育的業務覆蓋大學教育(考研、四六級、大學公共課)、職業教育(醫考、公考、建考、教資、法考)和校企合作等教育培訓領域。基于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應用,文都教育打造以文都教育大數據、文都智能學習系統、文都教育新生態為核心的文都智慧教育。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20多年以來,文都教育始終肩負“教育讓生命更美好”的崇高使命,得益于國家對教育事業的支持,在公司發展的同時,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熱心參與的公益事業包括:千萬教育援助工程、文都百萬關愛行動、文都千人創業萬人就業鷹飛工程,公益捐助援藏教育事業,率先在全國各地舉辦三十多屆“文都考研萬人公益講座”等社會公益活動,受益人群覆蓋數千萬,廣受社會各界的好評。
文都教育聯合陜西省慈善協會等機構,每年為大學寒門學子提供助學金,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為數千名品學兼優大學生提供考研助學政策助他們順利考取研究生。同時優先為家庭貧困的大學生提供見習崗位,幫助他們做好學業和職業規劃,明確人生方向。文都教育不僅授之于魚,還授之于漁,力爭通過教育扶貧途徑助他們擺脫貧困,走出困境,實現美好前程。
文都教育公司內部員工成立了扶貧助學基金會,由員工集資后,再通過扶貧助學基金會進行捐助。如今,“愛心助學”已經成為了文都教育長期堅持的公益項目之一。助力教育扶貧事業,也是文都教育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回饋社會,播種希望的橋梁。
學習改變命運,文都成就未來。從2008年開始,文都教育就發起了以資助貧困大學生為主的愛心助學行動,過去10年,用不曾間斷的愛,讓數百名貧困學子順利進入大學校門并完成他們的學業,讓數萬名貧困大學生順利考上研究生,成就人生夢想。(段升鳳 談燕梅)